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Real time news
安国中药材出口额翻番
发布日期:2016年7月21日 阅读:(点击 845 次)
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安国市共出口中药材661批,6753.4吨,货值3968.2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2%、123.02%、198.28%。9个月的出口货值已达到安国辖区历年出口中药材平均货值的两倍。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历史上是著名的药材集散地和流通中心,“四大药都”之一,有着“东方药城”的美誉。如今各类药业企业达600多家,年成交量70万吨左右,交易额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首批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产业基础雄厚,但是安国辖区每年的中药材出口货值却与其内销交易额极不对称。安国市现有出口中药材生产企业30多家,年均出口量约5000吨、货值2000多万美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且增长速度缓慢。出口国家或地区也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等中医药传统市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继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中医药”的重要指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国家级顶层规划密集发布,安国数字化中药都建设稳步推进,大量的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为安国出口药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入驻产地服务上门
保定检验检疫局本着“建在产地、服务产业、助力发展”的原则,针对安国现有中药材出口贸易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扶持安国药业外贸发展。
其一是入驻产地,为安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上门服务。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建设安国数字化中药都的重大决策部署,扶持安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应安国市政府申请,经河北检验检疫局批准,2015年9月25日保定检验检疫局安国办事处及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正式挂牌,为企业提供了贴身帮扶、方便企业在“家门口”办理检验检疫业务,免去其来回奔波之苦,节省了大量的行驶费用、人力支出(运营9个月来,为企业节省该项费用80多万元),加快企业验放效率(目前,验放时间基本压缩在1天以内),为企业出口提速、减负、增效。
其次,政策落地,进一步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一是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全面推行以诚信管理和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动态差异化监管,对辖区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100%实施风险管理,打破以往批批验放模式,改为15%~30%的抽查验证模式,大幅度降低查验率,缩短验放周期。二是政策落地,便利通关。实现辖区企业直通放行、无纸化通关政策全覆盖,企业凭借保定检验检疫局出具的电子放行数据,就可以到港口海关直接办理通关手续。三是减负增效,免除收费。严格落实全部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的规定。运营9个月来,共为出口企业节约通关经济成本近100万元,节约通关时间7500个小时,免除出口中药材法检费用20多万元。
另外,他们服务引领,提高安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是技术上门,强化自控。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药研发中心主任、北京药品检验所副所长等多名行业内资深专家,对安国市中药材行业从业者开展了中药材真假鉴定、品质检验、实验室检测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其质量控制能力。建立出口企业管理档案,标注优势和劣势因素,制定一厂一方、一品一案的具体措施。
二是业务指导,完善体系。利用检验检疫部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宣讲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及通关程序,详解出境药材原产地业务知识等内容,指导生产企业完善原料验收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帮助企业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三是建立机制,落实承诺。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提速工作过程,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为民的工作机制,始终践行“5+2”、“白+黑”、“24小时全天候”无假日服务承诺。运营9个月来,安国办事处就检测能力提升、业务知识宣讲组织6场集中培训会,来自辖区多家外销、内销企业35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针对20家企业自身的检测技术短板,进行了二氧化硫、重金属、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场指导。成功帮扶安国本地13家中药材生产企业撬开国际市场大门,进一步壮大出口中药材队伍。
对症下药成效立显
保定检验检疫局针对企业所需寻找对策,发挥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技术支撑作用。一是立足实际,强化能力。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安国委托检测市场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检测中心先期购置了价值400多万元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薄层扫描仪等检测仪器。建立了160余种中药材图谱库,具备了中药材掺假鉴定、功效成分、浸出物、挥发油、水分、灰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方面90项的检测实力。
二是技术支撑,服务产业。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成立以来,帮助药材企业严控原料采购验收,严把成品出厂检验,弥补自身检测鉴定能力不足,比如安国市绝大部分企业都不能运用DNA方法对川贝母、乌梢蛇等品种进行鉴别。检测中心的建立弥补了企业该方面的缺陷,帮助其顺利通过了上述中药材品种的GMP认证。帮助多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户进行地块土壤、灌溉用水等相关项目的检测,将服务范围向产业链条前端延伸。
目前,与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的药厂、药商已逾70家。作为出口企业检测委托合作单位,接受过4次境外客户质量控制能力考察和实验数据比对,得到高度认可,帮助企业成功取得更多的国外订单。与“安国祁山药协会”和“安国祁菊花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对该协会提出的国家对山药和菊花产品品质要求及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安国祁山药”、“安国祁菊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保定局的扶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安国市共出口中药材661批,6753.4吨,货值3968.2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2%、123.02%、198.28%。9个月的出口货值已达到安国辖区历年出口中药材平均货值的两倍。保定局主动作为的资态、通关模式的探索、便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安国市政府和辖区企业的一致赞誉。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