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Real time news
我国人参产业应瞄准国际化,坚持标准化多元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5年9月24日 阅读:(点击 2,067 次)
文/徐述湘(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9月24日-25日,吉林通化县人民政府联合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人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汇聚了中国工程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多方面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200余人。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对道地药材人参在通化的产业状况和科技投入、人参标准和分类、地方市场交易情况,野山参种植等进行了实地调研。正如论坛主题“资源、科技、战略、发展”一样,大家都围绕人参产业资源整合、标准质量提高、全产业链追溯、产品科技创新以及“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就是整合了整个人参产业链条,集思广益。
总体感觉,我国人参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分水岭,继续维持现在的产量大产值不高的农业发展局面,还是走标准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工业加工和农业发展互补的道路,行业和政府部门应有旗帜鲜明的引导。都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也确实是非常宝贵的中药资源,还是非常好的保健原材料,做大不做强,谁也会觉得底气不足。
近年来人参产值一直在增长,但转化率提升还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和科技人才的热情。
在“互联网+”思维推动实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背景下,通化县有一个特别的人参交易平台,是通化县政府支持下,环球医药控股集团在2014年9月与当地合作推出的全球唯一的人参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这个交易平台全面采用国家标准与实行规范化操作流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野山参现货交易,增强我国野山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该交易模式打破人参产业传统销售格局,大大的实时动态显示屏上,我去的那天成交额已经超过9亿元关口,“这是我们没有放开做的缘故,我们还在摸索更合适的方式来促进交易降低风险”,环球医药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这次去观摩时,正好赶上交易中心成立运行1年的档口,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该交易中心创造了成交总额超过771亿港元的业绩。
环球医药董事局主席兼CEO殷允录认为,我国人参产业的势能巨大。他了解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4500吨至2015年的7000吨,人参需求量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他认为,随着人参“药食同源”观念的深入和政策推动、品牌引导,预计到2020年市场对人参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0吨以上。
现在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吉林省的人参产量约为全国总量的85%。
论坛上,专家们多认为这与吉林省把人参产业打造成全省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决策密切关联,该省实施的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对人参的生产规模进行有序调控,促进人参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从而推动人参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种植基地,很多参农也表示,现在政府对人参种植有规划,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地种上的,政府对种植过程也有要求……吉林省农委总经济师夏季介绍说,该省目前已经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系列产品近千种,2014年人参产值实现404.5亿元,比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实施前增长了5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也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源中心)李大宁主任在论坛中指出,2015年全国人参种植面积约为12000公顷,已初步进入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轨道,种植面积、产量都相当可观,具有较高集中度,种植业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人参加工业也从上世纪80年代末除同仁堂等几家百年老字号外的中小作坊为主,发展到现在六七十家颇具规模龙头企业参与,开始呈现出工业化发展格局;人参遗传基因、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科研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为人参栽培技术、制剂加工、新产品研制等科技创新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总体向好的基础上,专家学者们也对我国人参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李大宁指出,我国人参产品的转化率亟待提高。目前我国人参出口总量高于韩国,而出口金额只有韩国的20%多;国内人参成品高端市场长期被韩国企业占据,国产人参成品只能获得中低端市场。他认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非常明显和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人参深加工相对不足,在向医药产品、保健品、食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方面的转化率过低。“药食同源”观念的宣传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对人参转化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仲伟同用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提示政策导向对提高人参转化率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人工种植人参多以6年生作为采收年限,加工及流通的人参绝大部分为5年生和6年生,而人参作为新资源食品的界定范围却是“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人参”,“这种现实尴尬,只能推动政策的及早调整了”。
李大宁认为,通过标准来规范和提升人参的产品质量,就能更好地抢占中高端市场;标准的制定是解决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据吉林省参茸办公室的冯家介绍,当前,人参有国际标准10项、国外标准9项,我国对于人参建立起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标准(73项)、企业联盟标准(31项)和企业标准(1000多项)等各级标准,但覆盖面不全,人参种植技术规程、人参初加工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居多,而人参及其制品的安全限量标准和人参产品追溯方面的标准数量很少甚至缺如。标准缺失、体系不健全、修订不及时、标准不统一、制定经费不足、宣贯不重视等现象亟待行业和政府部门重视。
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从种子到产品,以及打造产业链方方面面都需要制定标准,构建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研究标准、制定标准、推广标准、检测标准,并通过标准的实行,更好地提升人参产业的质量。
论坛上,环球医药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源中心等签订了全面引入“7S道地保真人参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的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建设人参产业标准化事业,联合并带动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与国际化。
7S体系是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政策为指导精神,从人参产业的道地产区认定、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检测、规范化包装、恒控仓储到道地保真全程溯源组成的人参质量保障第三方监控平台,旨在促进人参产业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提高中国人参的质量标准与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对人参从原产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全过程实施保真有效控制,实现原产地与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打造放心人参产业链,为消费者构建放心人参的消费指引。
这个7S体系很复杂,还比较新,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准备日后找机会专门去了解和认识它。
从国家和行业高度来看,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在今年两会上正式提出来。随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政策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中药材的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持续发展都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
我在今年春夏先后两次去云南文山调研人参家族的另外一个道地药材——三七,就充分感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七农对政策利好的自信。
现在,我国很多道地药材的发展,多面临农产品、中药材和保健产品之间的发展理念、观念、观点和投入相互交织的矛盾,看到了很多希望,却又踌躇于现实每次的交易收益、每月的投入回报,每年的投入规模、每两三个数字的比较……
这次论坛很特别的一个安排,是邀请了我国著名的三七种植和研究的院士——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他长期在云南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说话风趣幽默。他来讲三七的研究进展,而三七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人参有很多共同之处,即使是种植的连作困难、种植的技术复杂程度、去除重金属和降低农药残留等,都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必要性。朱院士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来研究和实践,我个人感觉,有机会还得多去云南,多向朱院士请教,多结合市场信息来促进道地药材的合理开发。
通化县有两大人参交易市场,都比较新,也比较齐整。
白天看到的多是坐商,各地参农在交易市场里的空地上摆摊销售,有点像农贸市场,但基本局限于人参,又以园参为主,种类繁多,什么移山参、趴货(PAHUO)\园参、林下参,有的说浇有机肥,有的说别人的是施化肥的,也有说自己的参是自然状态生长的,还有人工看护和没有人看护的、有棚盖或没有棚盖的……有时是个头大的人参贵,有的是个头小的贵,有的是芦头长的贵,有的是芦头短的贵,还有什么锈、形、须、肥瘦之类的区分,来来回回,就不知道咋分辨了……野山参,多在坐商和那个环球医药的现货交易中心那儿才能看到,那里,明显与这个市场的热闹嘈杂相比安静多了。
傍晚时分,我去了另外一个交易市场,都是大车拉过来的,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人参,还有很多麻袋装好了的,天气有些凉意了,市场大灯下,参农和客户之间的交易,确实红火热闹,都说是白天刚挖的,在家略微去土抖落干净点,就赶来市场了,而客户多是买去做深加工的,几乎没有白天见到的那些买来自己食用或送亲朋好友的散客。大车拖来卖,小车或大车拉走去加工……
后来,我还去了一个据说是吉林最大的野山参种植基地,那里的主人叫邓万学,他的故事非常多,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非常好奇地跟他和他的同事们深入沟通交流了一整天,在山林中,在林蛙养殖池塘,在水稻、花生田地,在果香飘溢的果林边……那是另外再来回味的一个故事,很励志的故事。
回到参加论坛及实地调研考察的思路上来,参会的代表们也好,来演讲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也好,都有一个感触:政策利好了,大家就应该互通有无,多合作多交流,将我国从人参产量大国走向人参产业强国。这种合作,应该是全产业链的,其中,标准化是基础,多元化是方向,药食同源的文章可以好好做,深入做,韩国就是可以参照的呢。国际化,那是必然之路。
不多说了,套用论坛的小结部分内容,解解乏:
应采取多方联动方式,从六个方面共同推动人参产业标准化、多元化发展。
第一、推动人参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加强整体产业链资源管理,以产业整体面对国际市场,使中国人参产业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及定价权;
第二、推进国家人参产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效对接,实现中国人参产品与国际市场相互免检认证,使中国人参产品行销全球无障碍;
第三、通过引入7S地道保真人参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依托权威的科学检验鉴定机构、联合独立的第三方产品仓储存管,使上下游人参产质量量得到有效控制,树立人参产业的市场公信力;
第四、引入更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人参工业制造,增加人参产品科技研发含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人参全产业链整体价值与价格提升;
第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令产业和产品快速、高效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第六、加强产业与政府的沟通,提高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人参作为药食同源产品面向广大消费市场。
李大宁在论坛期间发表主题演讲
殷允录接受李大宁向环球医药颁发的“7S道地保真人参重点监测市场”牌匾